06
2019
-
12
潛孔鉆桿總結下碎屑巖的結構和孔隙結構
作者:
潛孔鉆桿總結下:碎屑巖的結構組分包括碎屑顆粒、填隙物和孔隙。因此碎屑巖的結構就應包括碎屑顆粒的結構、雜基、膠結物和孔隙結構,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諸方面的特征。
碎屑巖的成因十分復雜,這些成因特點常常會在沉積巖的結構上有所反映。
因此,結構在沉積巖的研究中除可作為鑒別、描述、分類命名的依據以外,同時也是沉積成因分析的重要標志。
潛孔鉆桿碎屑沉積的原始結構中可以存在大量的粒間孔隙,如天然砂的孔隙度可為35~40%,這一特點也是碎屑巖在結構上與結晶巖的重要區別。在結晶巖中很少,甚至完全沒有孔隙。碎屑顆粒的粒間孔隙可能被雜基所充填,也可由于粒間水的循環和沉淀,形成大量膠結物,從而減少甚至最終填滿孔隙。
這些填隙作用除部分出現在沉積—同生期外,大部分發生在碎屑沉積物固結成巖過程中。潛孔鉆桿發現:碎屑巖的孔隙是碎屑巖中油氣的主要儲集空間。而孔隙的存在及其形成、發育特點,除與組分的類型和性質有關外,主要依賴于碎屑顆粒的形狀、大小、分選性及填集方式。因此碎屑巖的結構分析是儲集層地質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